一、 清潔衛(wèi)生
保持糧食清潔對糧食的安全保管有很大的好處。糧食在收獲以后,應盡量利用風車過篩等方法,除去混在糧食中的雜物,使糧食含有的草籽、破碎粒、干癟粒、土粒、石屑和害蟲等雜物盡量減少。這是因為完整、健康的糧粒有較強的生命力,對蟲、霉有一定的抵抗力,而破損的不健康粒則沒有這種抵抗力,容易吸濕返潮、滋生害蟲、生長霉菌,所以糧食破損多,含雜多,水分高就會給生霉長蟲造成一個有利的環(huán)境,而健康清潔的糧食就可以減少或避免這種不利保管的因素。裝糧容器的清潔衛(wèi)生,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容器不干凈,殘余的糧食、雜質、害蟲自然會污染糧食,使糧食生蟲長霉,所以要認真清潔一切裝糧、運糧的容器,清除其中的殘余糧食、雜質、害蟲等雜物。
二、 干燥
糧食的干燥是保證糧食安全保管的重要條件。干燥的糧食容易保管;不易生蟲生霉;可以延緩陳化作用、減少損失、保持糧食的營養(yǎng)和食用品質。而濕糧則容易生蟲生霉變質結塊,甚至完全不能使用。為了確保糧食的安全,農村家庭的儲糧應盡量曬干后再進行儲藏。
糧食的干燥程度用糧食含水量(也叫糧食水分)來表示,含水量大的糧食濕,含水量少的糧食干。糧食的含水量以百分數來表示,就是100份糧食中含水的份數。如12%水分的小麥就是說50千克的小麥含有6千克水;13%水分的稻谷,即是說50千克稻谷中含有6.5千克水。糧食的水分可以用科學儀器――糧食水分測定器測定,一般有經驗的人員,如國家糧庫的驗質人員,用手抓、牙咬也可以比較準確地估計出糧食的水分含量。
濕糧容易生霉生蟲變質,不易保管。當糧食含水量降低到在一般儲藏條件下可以安全保管的程度時的水分,我們叫它安全水分。就是說在這個水分以下的糧食在良好的保管條件下是安全的,不但可以保持品質,也不易生霉生蟲變質。
安全水分因氣候不同有高有低,一般說,溫度低的地區(qū)安全水分的數值要高一些,溫度高的地區(qū)安全水分的數值要低一些。不同品種的糧食的安全水分也不相同,稻谷類糧食如小麥、稻谷等的安全水分要高些;油料作物如大豆、花生等的安全水分要低些。
在實際糧食保管的條件下每種糧食的安全水分標準只有一個,就是將在正常保管的條件下,能保證糧食安全度過夏季高溫的最高水分,作為這種糧食的安全水分標準,儲糧只要不超過這種糧食的安全水分標準,在正常條件下,全年儲糧都是安全的。根據全國情況,一些主要糧食、油料的安全水分如表所示。
糧種 安全水分(%) 糧種 安全水分(%)
秈米 <13 大豆 <12
粳稻 <14 大米 <13
小麥 <12.5 油菜籽 <9
玉米 <12.5 花生果 <10
高粱 <13 花生仁 <8
谷子 <12 芝麻 <8
蠶豆 <12 棉籽 <12
注:油料的儲藏最高溫度250°,溫度升高時,安全水分相應降低。
三、低溫
包括糧食在內的生物的生命活動都受到溫度的影響。儲藏中的糧食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種子生命活動旺盛,害蟲和微生物繁殖加快,種子呼吸作用增強,過高或過低的溫度對其生命活動都是不利的,甚至可以導致它們的死亡。
對溫度最敏感的是害蟲。糧食儲藏溫度在25-330°的范圍內最適宜害蟲的繁殖增長,對糧食的危害加劇,還能引起糧食局部發(fā)熱和霉變;糧溫下降到200°左右時,害蟲的增長速度顯著下降;糧溫降到150°左右時,害蟲幾乎不能再繁殖后代,并且活動能力變弱,不會再危害糧食;溫度再進一步降低到100°或以下的范圍,經過一定時間,會使害蟲冰凍死亡。
對于霉菌等微生物來說,溫度在15-350°的范圍內,濕度適宜時,繁殖和生長迅速,極易引起糧食的霉變;而糧溫下降到50°以下時,危害糧食的霉菌等微生物均受到抑制,即使糧食水分較高,基本上仍是安全的。我國東北地區(qū)每年冬天收獲的玉米水分都比較高,可達到20%以上,但在冬季仍可以安全儲存,就是由于這個原因。
對于糧食本身來說,糧食儲藏在低溫下,對糧食品質的保持也是有利的,它可以減緩糧食本身的陳化過程。低溫可以延長種子的壽命,在低溫下種子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使種子生活力得以保持,如小麥在低溫下可儲存10年,玉米保存在低溫下6年后仍有很好的發(fā)芽率。
我國幅員遼闊,北方地區(qū)冬季氣溫經常在0°以下,利用低溫冷殺蟲和儲糧是一種極好的辦法。